南都讯 7月28日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广东省审计厅副厅长黄建勋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2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审计发现,广东财政管理方面屡审屡犯的问题正逐年减少,但财政资金、资产管理使用绩效方面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有发生,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依然存在。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2月底,疫情防控资金审计中指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问题金额43.42亿元。
关键词:新特点
预算执行率提高
报告显示,广东2020年度审计报告集中反映了财政管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绩效管理,国有资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和规范权力运行情况等方面发现的问题。
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报告来看,广东财政管理方面屡审屡犯的问题正逐年减少、数量逐年下降。
前2个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省级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违规出借财政资金等问题,在今年的报告中已没有反映。
报告反映问题的数量也明显下降。例如,在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中,2020年报告反映有39个部门、22个下属单位129个当年安排的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而今年的报告反映仅有24个部门和4个下属单位的102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预算执行率不断提高。
资金使用绩效问题突出
不过,报告也显示出,广东财政资金、资产管理使用绩效方面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此次重点实施了新增财政直达资金、相关领域补助资金、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等项目的绩效审计。审计发现,部分地区和部门单位仍存在财政资金分配不精准、下达支付或发放不及时、虚报冒领、虚列支出和违规拨付、项目进展缓慢等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审计工作报告还反映了财政资金、信息系统、设备、房产土地等资产闲置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存在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另外,审计发现,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仍有发生。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揭露了应保尽保仍有漏缺、收支管理不严、欺诈骗保等问题;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反映了部分住房保障政策落实不精准,部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在重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审计中,指出了部分规划任务未落实,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不完善,部分项目建设运营不善等问题,努力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见效。
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问题仍存在
审计还发现,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依然存在。审计聚焦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揭示发生在安居、社保、扶贫等民生领域和县乡镇等基层的违法违纪问题。
2020年,省审计厅共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16起,主要涉及公共资源管理领域重大损失浪费、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污染破坏环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其他等5个方面,有效发挥审计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疫情防控资金
整改问题金额43.42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审计署的统一部署下,全省审计机关迅速调集省、市、县三级审计力量,派出277个审计组、1073名审计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推动落实政策和解决问题。
今年的整改报告重点反映后续的审计整改结果,截至2021年2月底,审计指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到位率100%,整改问题金额43.42亿元,建立健全资金物资管理、医护人员补助等制度96项。
其中,及时分配下拨财政和捐赠资金23.23亿元,规范物资管理使用3432.82万件,追回或避免损失浪费0.17亿元,及时使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11.98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关键词:扶贫攻坚项目资金
已督促整改问题资金51.97亿元
报告显示,2020年,广东审计机关组织进行了第5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跟踪审计。针对本轮审计发现的304个问题,加大了整改监督力度,截至2021年1月底,已督促整改问题资金51.97亿元,整改完成率为93.42%。
针对个别贫困户脱贫质量不达标、“三保障”等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审计部门推动各市进一步完善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3944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或享受了相关待遇;43名重残贫困人员补纳入低保兜底,94户的返贫边缘户得到了有效帮扶;劝返402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重回学校,补发了568名残疾贫困人员的补助;落实了439户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加快了9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验收。
针对一些扶贫资金闲置和帮扶项目效果不理想,影响贫困户持续增收等问题,审计部门推动各市建立完善扶贫资金及资产管理制度,促进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盘活及促进拨付扶贫资金16.94亿元,推动159个项目落地见效。
针对少数贫困村设施建设进度较慢、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审计部门督促各市加快建设进度,有230个项目按期按质完成建设任务;推动62个存在偷工减料、虚报工程款等问题的工程返工重建或追回工程款。
审计发现的部分问题
财政管理:
有24个部门和4个下属单位的102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涉及未执行金额3. 1亿元。
有9个部门和3个下属单位非税收入及存量资金未按规定及时清理上缴财政,涉及金额4219.58万元。
有18个部门的2749台虚拟机达到缩容条件而未进行缩容,存在高配低用现象,造成每年1858.66万元财政资金浪费。
有3个县的844个预算项目年度执行率低于30%,涉及金额31.82亿元。
有3个县违规超范围将土地出让金、人防易地建设费等用于人员公用经费及其他开支,涉及金额7.5亿元。
有2个市和2个县违规向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奖补资金等1.67亿元。
有1个市和3个县挤占挪用上级专项资金,涉及金额28.59亿元。
重大政策措施落实:
有1个市和1个县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闲置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9个月,涉及金额6868.04万元。
有1个市的住房公积金中心要求5.41万家公积金缴存单位向第三方购买用于登录网上系统办理业务的数字证书,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共缴纳相关费用2681.32万元。
有2个市的3家行业协会违规向会员单位收取浮动会费97.39万元。
有5个市未对1114家企业及时拨付稳外贸支持资金9057.53万元,其中拨付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有181家企业涉及资金4511.18万元。
主管部门未严格把关,导致5家不符合条件企业获得资金48.56万元、10家企业超规定比例获得资金13.73万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有6个县的11个农业产业园等项目部分新建或购置的设备闲置,涉及财政资金3682.7万元。
有9个县的部分农业产业项目实施主体挪用财政资金418.95万元用于日常开支;
有4个县的4个农业产业项目虚报工程量或重复申报套取财政资金214.92万元。
有5个县个别部门挪用涉农统筹整合资金435.8万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和非农领域。
重点民生项目:
有8个市的一些办理社保的工作人员或社会参保人员通过伪造资料、虚构劳动关系、篡改参保人信息等方式涉嫌骗取养老保险基金4437.2万元。
19个市的医保经办机构违规支付医保基金,涉及金额3947.39万元;
有15个市的474家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及过度诊疗,涉及医保基金2717.59万元;
有9个市的145家定点医疗机构通过虚开药品、耗材、诊疗项目等方式涉嫌骗取医保基金3217.21万元。
有2个市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用于其他非安居工程项目,涉及金额1.63亿元。
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和规范权力运行:
有4个县、1个省属部门单位、1所高校和2户企业的37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当造成国家利益受损、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决策涉及金额46.63亿元,其中直接损失浪费金额1.67亿元。
有3个市、8个县、3个省属部门单位、1所高校和3户企业的1092项重大经济事项未按规定集体决策,或未按规定报批,涉及金额102.63亿元。
有1个市、5个县和4个省属部门单位的25个建设项目、采购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或未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涉及金额11.8亿元。
有3个市、3个县和1个省属部门单位对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监管不到位,涉及1597名公职人员。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实习生 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