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越野、马拉松赛事相比,甘肃山地马拉松惨剧问题在哪?

原标题:与其他越野、马拉松赛事相比,甘肃山地马拉松惨剧问题在哪?

截至5月23日,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已造成21人遇难,8人受伤。21名遇难的参赛者中,更包括国内顶尖的越野跑者梁晶、残运会马拉松冠军黄关军等“跑圈大神”。(事故详情请点击:一场没有归途的比赛:一图还原甘肃山地马拉松21人遇难事故)

在这起悲剧中,极端天气是不是元凶?主办方的组织工作是否存在纰漏?赛道会不会“太虐”?接下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就和你一起说说天气、聊聊装备、讲讲救援和谈谈赛道。

说天气: 变化太快,终止赛事是否及时?

在23日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旭晨透露,5月22日上午所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幸存者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天中午1点左右,在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遭遇大风夹杂冰雹、冻雨,导致部分选手冻伤、失温,甚至出现没有意识、口吐白沫等情况。

遭遇极端天气后,组织方是否及时终止比赛,并引导选手安全、有序下撤?据该场新闻发布会透露,早在比赛日的12点17分左右,便有参赛选手在微信群里求救。赛事组委会虽立刻安排救援人员出发,并未即时叫停比赛,而是在14时左右联络黄石石林景区管委会进行研判后才决定停赛,并增派救援力量。也就是说,在选手求救近2小时后,组织方才正式宣布比赛终止。

越野和山地马拉松赛事多在较偏僻的山区举行,天气、地形复杂多变。在国内外的一众越野赛事中,遭遇突发极端天气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近几年曾在比赛中遭遇极端天气的越野赛事,发现大部分组织方都能及时终止赛事,引导选手撤离,最终也没有酿成伤亡惨剧。

日本知名越野赛事UTMF(环富士山越野赛)曾在2015年和2016年都遭遇过极端天气。2015年在开赛前夕遭遇大雨,组委会立刻延后了开赛时间,并更改了部分线路。2016年,在比赛开始不久,当地即受到台风与大雨的侵袭,组委会也果断终止了比赛,精英选手也只到A3点(约49公里处)便宣告结束。

而在国内,2019年“广州100”越野赛在开跑约20个小时后,出现了大风雷雨天气。组委会出于安全考虑,决定提前终止100公里组比赛,并派出工作车辆迅速前往赛道沿线各打卡点,将仍在赛道上的百余名参赛选手迅速有序撤离。大约两小时后,所有选手及工作人员全部安全返回终点。同样在广州,2019年广州从化越野赛在开赛约5小时后遭遇暴雨降温,组委会不仅在开赛前就多次提醒赛事有可能因为天气条件恶劣终止比赛,或调整选用第二备选路线,更制定了较完善的应急预案:马上终止比赛,且每个选手都收到了至少两条终止比赛的短信通知。志愿者、工作人员在赛道上的主要节点面对面劝离选手,不允许任何选手继续前行。最后还有工作人员巡视赛道,确保每一名选手安全离开。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在今年的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上,就发生了一名选手由于遭遇失温,且抢救过程中因山体塌方,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而不幸离世的惨剧。虽然组委会也因极端天气提前终止了比赛,但依然无法避免意外的发生。

由此可见,突发极端天气在越野赛事中并不罕见,但绝不是导致这21条鲜活生命离去的唯一原因。

聊装备: 强检是否严谨,精英过于“轻量化”?

事发后,有参赛选手称,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装备强制检查太儿戏。赛事主办方没有将冲锋衣、保暖服等防寒设备列入强检装备之列。在赛前的检验环节上,他更没有发现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去检查强制装备,包括打开GPS位置等。同样是参赛者的@流落南方也表示,冲锋衣只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参赛手册。他的衣服放在包里,但前一晚就被收走,结果到达CP2后便遭遇“寒风刺骨”。

究竟这项赛事的装备要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对比:

对比发现,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强制装备仅为号码布、照明设备、口哨、手机等9样,保暖装备则只有救生毯一种,冲锋衣只属于建议携带装备。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查阅了《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发现其对选手所携带的装备有明确要求,其中,强检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保温毯、救生口哨、水具、手机、GPS设备和照明灯等。此外,针对高海拔赛事,更要求选手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本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起点海拔约2000米,已属于高海拔赛事,但主办方并未按规定将保暖外套放在强检装备之中。

对比其他赛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现,无论是国内较知名的唐古柴斯括仓越野赛(2021年),还是UTMF(2019年),强制装备要求都详细了不少。其中,唐古柴斯的强检装备包含号码布、水壶、手机、急救包、能量棒等13种,建议装备也有5种。UTMF的强检装备更多达19种,除了水壶、号码布、头灯、手机等常规物品外,还要求携带一次性厕所、强力绷带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赛事都不约而同地将冲锋衣、冲锋裤、羊毛保暖长袖衣服等设置为强检装备,UTMF更额外要求参赛者全程携带保暖帽和保暖手套。此外,UTMF也对每个参赛者的装备重量作出严格规定:在起跑与离开每个补给站的时候,你装备的重量必须至少2kg。在比赛过程中,重量则必须始终在1kg以上。

不能忽视的是,本次遇难的21名选手中,有不少是精英选手。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与名次,他们往往会“轻装上阵”,在难度不算高且气温较适宜的赛道尽可能少携带装备。以黄关军为例,他本次的完赛目标在10小时左右。从9点发枪开始计算,也就是当天19点左右就可完赛,按照当地5月的正常温度,确实不需要携带太多保暖装备。但据发现他们遗体的救援队透露,这班遇难的精英跑者大多只穿着单衣、背心与短裤。可以说,装备过于“轻量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害了他们。

讲救援: 地形复杂挑战大,效率不尽如人意?

据教练魏普龙介绍,梁晶生前大概率遭遇失温。专业选手一旦在赛中失温,即使穿了防风衣也最多只能坚持一、二十分钟。究竟本次赛事的救援来得是否及时?

据白银市政府通报,当日中午收到求救信息后,赛事组委会“安排救援人员20人立即出发,救援参赛人员”。下午2时,相关人员到达相关地点后发现救援难度过大,便向景区管理委员会求救。景区应急队伍随后才加入营救。直到下午4时,民间救援队也陆续到达现场,但当时已接近天黑。而当地的消防队更是在下午4时21分才接到救援的派遣任务。换言之,从12时17分到下午4时,只有赛事救援人员与景区应急队伍在相关地点开展营救工作。

此外,路况不理想也影响了救援进度。白银消防救援支队特勤消防站指导员王晓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相关路段地形比较崎岖,中间有沟壑、峡谷、山脊等地形,只能靠走上去,“我们共用了大约3个半小时才从CP4集结点搜救至CP3集结点”。

也有选手透露,他们6个人是被当地的一名牧羊人所救:“当时的所在地连摩托车都上不来,救援人员后来都是连走带爬。”

那其他赛事的救援质量如何?国际知名越野赛事UTMB(环勃朗峰越野跑)就有自己的救援直升机。接到求救信号或报警后,直升机可以立刻起飞,在事发地点附近降落,对受伤选手进行及时的救治。在2018年的比赛中,知名选手Zach Miller就因受伤,最终被直升机救援回到终点。

反观国内的越野赛事,能配备救援直升机的几乎没有,所以人力和设备就至关重要了。广州100越野赛赛事总监、朗途体育总经理杨龙在接受南方+采访时便质疑当地的组织方:“我们举办广州100这样的大型赛事,如果说有1000人参赛,那么包括救援、服务等各个团队的服务人员要达到1200人。所以他们这个赛事组委会的人员配比,有没有达到这种要求?”

谈赛道: 总体难度不大,部分赛段可再优化?

事发后,也有声音认为本次百公里越野赛的难度过大,才导致这起事故的发生。究竟其难度如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进行了对比:

*注:只统计相关赛事距离最长的组别资料

数据显示,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总体难度并不算高,总长100公里,累计爬升约3000米,关门时间为20小时。而其他赛事,如今年的唐古柴斯越野赛总长度为116公里,但爬升高达6500米。同为100公里左右的2021TNF莫干山越野跑和香港100越野赛,累计爬升高度都超过5000米,关门时间也设置在30个小时左右。而两大国际知名赛事UTMB与UTMF,距离最长的组别均超过100英里(168公里),爬升高度更达到10000米和8000米。

但部分赛段的设置却值得商榷。例如从CP2到CP3,8公里的路程累计爬升1000米,而且据参赛选手回忆,都是没有正式路面的碎石坡,不少地方得手脚并用攀爬上去,关门时间也仅为3.5小时。这样的路段也容易导致补给不足和留下安全隐患。杨龙在接受采访时便表示不解:“这个CP3设置在山脊上,是非常荒的一个地方,车开不上去,也没有任何补给……越野赛事的站点不仅提供一个计时功能,更要具备救援和服务的功能。既然设置了这个站点,那就要做好相应的服务支撑。在越野赛事中,越是难度大的地方,补给和救援力量就要越强。

遭遇极端天气,确实会为越野赛事带来巨大的挑战,但绝不是酿成这起悲剧的唯一缘由。组委会疏忽大意,赛事组织专业度不高,部分参赛者敬畏之心不够或许才是更重要的原因。马拉松与越野赛事的终点只有一个:安全回家!向遇难者致哀,更希望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陈泽然

制图:林泳希

数据来源:中国田径协会官网、相关赛事官网、媒体公开报道

统计截止日期:20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