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将拍视频变成职业 让作品成为中希友好之桥

原标题:希望将拍视频变成职业 让作品成为中希友好之桥

来自希腊的双胞胎姐妹花博主玛丽安和索菲亚。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一年一度的联合国中文日上,一对来自希腊的双胞胎姐妹花玛丽安和索菲亚制作的视频作品《我们在雅典的中国梦》在两国的电视台播出,受到中希两国网友的关注。

日前,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连线对话了这对双胞胎中的姐姐玛丽安。采访中,玛丽安向南都记者表示,最大的愿望便是她们的视频作品能成为中希两国之间的友好之桥,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谈中国印象

来到中国后

每天都对中国文化了解更进一步

南都:近期,你们的视频作品《我在雅典的中国梦》在央视首届海外影像节及大赛中获奖,你们参赛的初衷是什么?

玛丽安:我们参加这个比赛的初衷是希望让更多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认识我们,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语言,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在视频中也提到,我们是热爱中国文化的希腊人,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表达我们对中国的热爱。

南都:你们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兴趣从何而来?

玛丽安:我们对中国的了解源于我们的父亲,在我们去中国之前,他常到中国出差,每次回希腊都会给我们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我们也渐渐爱上了他口中的这个国家。记得有一次,父亲告诉我们,“中国人吃饭一般会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很大的锅,然后自己夹里面的菜,肉和鱼。”等我们去到中国后,才发现当时他所讲的美食正是我们现在最喜欢的火锅。

来到中国后,我们发现原来中国比父亲所讲的更有趣。在那里,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认识优秀的伙伴,每一天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更进一步。

南都:你们去过中国哪些城市?

玛丽安:到中国的第一年,我们生活在南京,那一年我们游览了中国南方的多个城市。第二年,我们搬去了北京,每次放假我们都会找机会去其他城市看看。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们向中国朋友细数我们去过的中国城市时,他们常常惊讶地说,我们到访过的中国城市竟比他们都多。

中国多元的文化是最令我们着迷的。我们发现,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菜,我们能叫上名字的就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闽菜、湘菜、徽菜、东北菜、冀菜、豫菜、鄂菜、本帮菜、客家菜、赣菜、京菜等等。许多中国菜肴都非常对我们的胃口,比如南京的盐水鸭,昆明的米线,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火锅等等,真的数都数不过来。

谈声援抗疫

中国就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我们希望略尽绵薄之力

南都:目前希腊的疫情形势如何?

玛丽安:疫情暴发初期,我们身在希腊。当时我们以“武汉加油”为主题拍摄了一个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收获了很多支持与点赞。之所以选择用拍摄视频的方式声援中国,是因为我们非常爱中国,中国就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很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国做点什么。

后来,希腊没能从席卷全球的疫情浪潮中幸免,希腊政府的反应远没有中国政府快。当时,医疗用品稀缺是希腊遭遇的棘手难题,我们也组织了线上公益活动,希望能为希腊募捐口罩。很快,我们看到中国为我们国家送来了口罩。中国用行动支持着我们抗疫,所有希腊人都非常感激,我们与中国的感情也更进一步。

如今,在医学专家的建议下,希腊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得到了民众的配合,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正在逐步放宽跨境旅游政策。

南都:听说你们被授予了“希腊在华旅游大使”的称号。

玛丽安:是的。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中国与希腊的友好之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大家的喜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将这项爱好变成我们的主要职业,让我们能给大家分享更多不一样的旅游景点和攻略。

南都:未来还有来中国的计划吗?

玛丽安:我们已经做好打算,疫情结束后就去中国,见见我们在中国的朋友和同学。中国与希腊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人民也都互相尊重,我们希望中希关系能越来越好,最终成为携手共进的紧密伙伴。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实习生 翁安琪 南都记者 余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