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农业农村是财政支出的优先保证领域。广东省将9部门26项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规模每年度达到300多亿元。7月23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对于涉农资金,要省级放得开、市县用得活、确保管得住。
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部署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2018年,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铺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年共整合省级涉农资金313亿元,其中260亿元整体切块下达市县。
在改革实施前,广东省各农口部门分别管理着专项资金,“九龙治水”导致使用情况分散,出现“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针对以往涉农资金使用分散、低效的问题,我省围绕‘统、放、管’三方面系统部署,建立了‘大专项+考核任务+绩效管理’涉农资金管理新机制。”戴运龙介绍,改革实施后,省级进一步下放了涉农项目审批权限,下达资金不指定项目,赋予市县政府决策安排具体项目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自主确定项目规划布局、建设先后顺序和实际投资额度。
这意味着,打破原有“自上而下”分部门下达资金的条块模式,提升了县域资源统筹能力,并引导各级政府“先谋事、再排钱”。
现阶段,在中央层面实现同一部门内资金统筹调剂的基础上,广东省实现了全农口部门涉农资金跨部门整合,八成以上涉农资金投向基层,九成以上投向粤东粤西粤北。
根据前述发布会信息,截至2020年,广东省级涉农资金支持推动全省95%以上的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普及率达到99.5%、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5260多公里。
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县主体作用,用好涉农资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起支持作用。
“资金整合表象背后是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的统筹推进,近三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有力推进了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万俊毅说。
花钱要问效,如何让涉农资金发挥效益?
“建立完善涉农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实施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后续年度资金分配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中、低、差’等级的,采取压减、调整等措施,促使市县重视资金使用效益。”戴运龙表示,同时要加强绩效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另外,前述发布会透露,从2021年起,广东省将探索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财政激励政策。
具体而言,省级安排激励资金总额为50亿元,计划在粤东西北地区的涉农县(市、区)范围内,择优遴选20个左右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给予奖励,同时,对推动本地区涉农资金改革成绩突出的地级市,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些市县所获得激励资金,参照涉农资金管理,必须用于涉农领域补短板。同时,官方还鼓励珠三角地市参考省级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财政激励政策。
另外,广东省财政厅已经修订了《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完善监管工作机制,规范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戴运龙强调,省涉农办制订涉农资金使用的负面清单,严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等,对属于负面清单、不符合行业发展方向、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涉农资金。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