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东京等地从7月12日开始进入第四次紧急事态,但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急速增加的趋势并没有停下。据NHK统计报道,截至7月23日18:30,日本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225例,其中东京新增1359例,已连续4天单日新增超1000人。
新冠肺炎病毒仍在肆虐,7月23日晚上,推迟了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除了比赛本身,这届特殊的奥运会的防疫措施尤其是对运动员的保护措施也备受关注。对此,东京奥组委采取的关键方法是“气泡法”。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日本相关防疫措施,带你看这个“气泡”都由什么组成,“气泡法”真的有用吗?日本民众怎么看东京奥运会?
“气泡法”及史上首个奥运会《防疫手册》
什么是“气泡法”?
“气泡法”是东京奥运会保护运动员的关键防疫方法,即对参赛的海外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行为限制,保证他们在入境后就处在“气泡”中,与日本普通民众隔绝开来,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2020年7月,美国NBA首次采用“气泡法”。日本国内首次采用“气泡法”是在2020年11月日本举办的国际体操赛事上,中国、俄罗斯、美国等4国共计30人参加了此次比赛,现场观众约2000人。据日媒报道,此次大赛的防疫费用约为3500万日元(约206万人民币),日本国内将其视为“气泡法”的成功例子。
本届东京奥运会为期17天,设33个大项339个小项,将产生339枚金牌,共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地区和难民队伍的约11000人报名参加。对这1万多名运动员,本次东京奥运会实施的“气泡法”主要靠《防疫手册》里规定的具体举措保障。
这本手册由国际奥委会(IOC)、国际残奥委会(IPC)、东京2020奥组委、东京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制定,今年2月3日发布了第一份正式的防疫手册(初版),此后经过两次修订,于6月15日发布第三版防疫手册。据中新社报道,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推出此类规则手册。
从奥运会官网上可以看到,第三版面向运动员的《防疫手册》共79页,有日语和英语两版,其主要特点就是相关规定细致入微,大到从运动员出发前14天、入境日本时、奥运会中到比赛结束后离开日本的行程中的核酸检测、行程管理、隔离等防疫规则及注意点,小到运动员个人的卫生管理建议,此外还有对违反防疫规定者的具体处罚。
【各阶段主要的防疫措施】
保护运动员的“气泡”并非100%严密
尽管《防疫手册》里的防疫规则细致入微,但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东京奥运会仍可能存在部分防疫漏洞。
首先是《防疫手册》抓小放大,对运动员的个人卫生管理建议细致到日常起居的点点滴滴,如: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洗手尽量用肥皂和温水并且要至少冲洗30秒、口罩潮湿后要立刻更换、棉布口罩做到每天清洗等,但是对大处的防疫规定却不甚严密。如:没有要求参赛运动员和采访媒体必须接种新冠疫苗;入境后只需隔离3天;参赛运动员虽然每日进行核酸检测,但自行采集唾液再统一上交,而非由奥运会官方采集。再如:确诊患者的密接判定条件比较“宽松”:在确诊病例发病前2天到其被隔离的这段时间内,不戴口罩与确诊病例在1米范围内长时间(15分钟以上)接触过。
第二是《防疫手册》的规定中不少是软性建议,难以对所有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很大程度上只能靠个人自觉遵守。如:“与他人接触时距离保持2米以上”、佩戴口罩等实际上难以监管。而且对佩戴口罩的规定存在矛盾,手册开头写着“原则上除了吃饭、训练、比赛、睡觉之外,都必须佩戴口罩”,但在其后的具体规则中又“贴心”地写道:“从防止中暑的观点出发,在室外和其他人距离2米以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最后是在执行上 实际上多个环节均无法保证保护运动员的“气泡”100%完整严密。
首先是在入境时,机场管理不严,并没有做到运动员与普通入境旅客分开,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每日新闻》报道称,虽然采取了“气泡法”,但是在机场,运动员代表团和普通旅客接触的情况、粉丝挣脱阻拦向选手要签名等问题并不罕见。7月17日,中国乒乓球队抵达日本成田机场,但是却有日本网红不顾现场工作人员劝阻,摘下口罩围堵国乒队员强行要求合影。
其次,东京奥组委在出现确诊病例后对密接人员的判定和处理上也存在问题。据日媒报道,6月19日,乌干达代表团1名运动员在成田机场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被送往指定地点进行隔离,但团内其他选手仍搭乘大巴去往大阪泉佐野市的集训地。当地的保健所通过询问,才将团内剩余8人及1名同行的市政府工作人员认定为密切接触者。6月23日,乌干达代表团内出现了第2名感染者。这件事情发生后,日本国内响起了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机场检疫和边境防控措施”的呼声。
奥运酒店的防疫漏洞问题也被吐槽。奥运酒店并非为代表团包住,普通住客仍可以入住,只是不能在同一楼层,自助餐厅、厕所等可共用,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据新华社报道,7月10日,中国第一支代表团帆船队抵达日本,由于比赛场地离奥运村太远被安排在附近的酒店居住。随队的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张小冬指出赛事酒店存在住宿区域不够封闭,海外运动员和其他游客混杂居住的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正与组委会协商。目前中国队是单独住在一层,但酒店里混杂的游客肯定是个隐患。”
此外,对在日本停留的海外运动员、工作人员等的管理方面也问题频发。据《每日新闻》等日媒报道,一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根本不理会防疫手册的要求,外出前往周边餐厅和商店,防疫要求形同虚设。据环球网,在酒店进行隔离期间,隔离人员可以在酒店内随意活动,甚至可以离开酒店到附近进行时长为15分钟的购物。管制根本达不到严格的标准,甚至还出现了海外运动员失踪的情况。
即使是防疫措施相对严格的奥运村,情况也不容乐观。7月18日,3名选手确诊新冠肺炎,这是东京晴海奥运村首次出现感染病例。东京奥组委表示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原则上不会公布确诊病例的国家(地区)、年龄及性别等信息。据NHK报道,7月23日,新增确诊19例奥运相关新冠病例,为单日新增奥运相关感染者最多的一天。自7月1日东京奥组委开始公布数据以来,已有106例奥运相关人员确诊新冠肺炎。
“安全安心的奥运会”不被日本民众看好
朝日新闻社于7月17-18日在日本全国进行关于东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看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3%的受访者表示赞成举办奥运会·残奥会,55%的受访者表示反对。近八成受访者对东京奥运会大部分赛事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举行表示赞成。而对于日本首相菅义伟反复强调的“安全、安心的奥运会”,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做不到”,只有约两成的受访者认为“能做到”。
此外,对日本政府至今为止的新冠防疫措施,65%的受访者给了“差评”。
7月23日下午,奥运圣火到达东京都厅。当地时间20点(北京时间19点),开幕式和大部分的赛事一样,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举办。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梳理:唐静怡
设计:林泳希
数据来源:奥运会官网、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