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7月22日,正值二十四节气的大暑,南山区文化馆以“走进生命与自然”为主题的“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暨二十四节气展在南头古城·简阅书吧开启。该活动是南山区文化馆的年度项目,由深圳市书城文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亮点: 感受戏剧之美、剪纸传奇
昆曲作为世界级非遗,不闻《牡丹亭》,怎知昆曲美?活动开场,闻讯而来的居民津津有味地观赏了一场精彩的《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好姐姐》昆曲表演。缠绵婉转的声腔、令人口齿生香的精美唱词、演员眉眼中流露的神韵、古典的配乐,以及刺绣、珠钗、折扇等中国元素,观众热情高涨,沉浸在曲韵悠远,魅力非凡的昆曲表演中,感受到大暑节气浓厚的文化氛围。
欣赏完精彩绝伦的昆曲表演,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剪影)传承人刘期培分享了他的从业故事。从最初的靠这项技艺养家糊口,辗转各地,最后扎根深圳,他表示,“我是刘氏剪影第三代传承人,剪影这项技艺在我们家族已传承了100多年,我希望这项技艺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而出身于书香门第、音乐世家的深圳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深圳)传承人谢梦媞则为观众讲述了古琴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以及众多与琴相关的成语典故,到古人将“琴棋书画”中的“琴”作为一门必修技艺,可见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谢梦媞的精彩分享更是让观众进一步深刻了解古琴艺术,传播了古琴文化。
非遗推广:打造社区非遗展馆常年免费展示
传承保护非遗,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中知名作家南翔、胡野秋在现场与观众对话,为观众讲述了“城市里的非遗”。 南翔教授以他所见所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指出从全国各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极具生活气息和实用性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文化根基,更可以让现代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具文化韵味”。胡野秋则指出,“我们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遗产’,可见传承保护的迫切性”,在他看来,非遗应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古琴在古代并不作为纯粹的乐器,而是作为文具,在古人看来这是生活中必须要会的技能。而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我们也应当将非遗当做现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参与活动的吴女士对此表示,“以前只知道二十四节气,但并不太了解其文化内涵,也曾经以为非遗是小众的古文化,听完讲解才知道原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
南都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南山区文化馆还将在前海社区“孝廉堂”文化馆,重点打造非遗作品社区非遗展馆,常年免费为市民提供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让群众在体验制作过程的基础上,更多了解优秀非遗产品和丰硕成果;强化传统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建设一批优质社区非遗阵地,在社区打造“非遗汇客厅”,让普通民众参与、投入到具体项目的制作、表演全过程,通过项目传承人的帮带传教,使社区群众及青少年直观了解、亲身体验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