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河南防汛救灾进行时。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针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称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出现“罕见”城市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系列用词背后是中央高层对河南受灾情况的重要判断。
南都记者关注到,此次会议部署亦“对症下药”,要求组织专业力量抢险救灾,加强对大江大河、小型水库巡查除险;还指出要做好交通设施应急预案,防范城市内涝和泥石流等灾害,加强气象监测预测,做足防范异常天气可能导致灾害的各项准备。这些措施,旨在完善河南防汛救灾中暴露的应急管理短板。
央视频截图。
“极端”强降水与“罕见”城市内涝
河南这场特大暴雨,在几天前即有预警。据《河南日报》消息,自7月17日以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河南省气象预报也预报称,7月19日至22日,省内仍将出现持续强降雨,局部降雨量可达200毫米至300毫米。7月19日12时,河南省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提前准备防汛工作,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但雨量还是远超预料。至7月20日上午11时,河南气象局记录显示,郑州、洛阳两地5站出现极端降水,5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值。下午4时至5时,郑州气象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至当晚10时前,郑州连续三日降雨量已高达617.1毫米,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突破郑州气象站建站60年历史纪录。公开数据显示,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毫米,这意味着郑州三日内近乎下了一整年的雨。
对于此次河南暴雨,国常会用“极端”来形容。国常会称:近日我国多地强降雨,河南局地又遭遇极端强降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罕见的城市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会议还再一次强调:要防范城市内涝。
为何大雨频频让城市看海?住建部2010年公布的城市排涝能力专项调研结果显示,70%的城市排水系统仅最多能抵御一年一遇的暴雨。近年来,为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诸多城市纷纷开展“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郑州也步入其列。当时郑州对城区内涝防治设计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为20年一遇,然而这显然也不足以应对于此次“罕见”暴雨。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近日对媒体表示,现有城市防洪标准遇到50年或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就措手不及,建议各大城市提高防洪标准。这与此次国常会的部署不谋而合。
7月22日凌晨,河南省郑州市自来水公司的抢险工人在抢修自来水管道,他们已在此工作近15个小时。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再度强调完善交通设施应急预案
此次河南受灾,尤其让人揪心的是郑州地铁5号线大雨漫灌致12人死亡。
随后,交通运输部紧急发布通知要充分汲取雨水倒灌事件的教训。昨日,国常会上也再度强调:要做好交通设施应急预案。
据此前媒体报道,7月20日16时至17时,受暴雨影响,郑州地铁公司忙着在地铁站“抽排”和“围堰”,但抢险并未能抵御城市地表水如浪涌来。有专业人士分析,地铁的防汛在于防而不在于泄,然而尽管此前有应急准备,但此次雨量过大,远超水泵的设计能力,以至于未能防住。
晚间6点,郑州市地铁宣布全线停运,经过救援后12人不幸死亡。
7月21日早间,交通运输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充分汲取雨水倒灌事件的教训,对非常规情形采取停运列车疏散乘客关闭车站等应急措施,并要求重点排查地势低洼车站、过渡段等重点区域排水设备设施,能力不足要及时补强。
7月21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班学员在常庄水库大堤装填沙袋(手机拍摄)。河南普降暴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闻“汛”而动,当地驻军数千名官兵立即展开抢险救援。新华社发
加强对大江大河、小型水库巡查除险
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也给河南多处水库带来险情,中小河流可能出现洪水。国常会部署,要加强对大江大河、小型水库的巡查除险。
据水利部7月20日晚间消息,至23日前受暴雨影响,黄河中游干流花园口河段可能发生编号洪水,河南省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21日凌晨两点半,河南省水利厅将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应急响应。南都记者了解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启动I级响应:主要防洪河道重要河段出现超标准洪水,主要防洪河道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需要启用蓄滞洪区,大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或位置重要的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干旱等级为特大干旱。至21日午间,河南省已至少有47座水库泄洪。河南省水利厅相关人员透露,河南共计2000余座水库,受持续降雨影响,未来可能仍会出现超汛期水位的水库。
此前有专家向南都记者分析,郑州属于淮河流域,水入淮河,持续降雨对黄河影响并不大,经过调度目前黄河花园口流量明显减少,黄河下游水情平稳。为应对强降雨带来的次生灾害,目前淮河水利委员会已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II级应急响应。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宋承翰 发自北京